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在职攻读工奥创士招生简章公布,全文如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管、法、经、理多学科协调进步,以信息传播为特点的综合性大学。现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4个博士点和48个硕士点。我校自1981年来开始培养工学研究生,现在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通信与信息管理软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博士点;通信与信息管理软件、信号与信息处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电路与系统等专业的工学硕士点。自2025年开始招收工奥创士研究生,2025年我校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三个范围的工奥创士研究生。
1、报名要求
1、考生已经获得学士学位(对只具备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职员,我校将根据低于当年录取限额10%的比率适合录取)。
2、招收对象: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职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3、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考试报名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计算机技术范围的考生无工作年限的需要。
2、招收的工程范围与方向
3、报名方法
报名采取在线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法。各省在线报名时间、网址与现场报名日期、地址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进步中心网址http://www.cdgdc.edu.cn/zz10.html向社会公布。参加初试的考生可依据自己状况,就近选择在当地报名和考试。
1.在线报名
在线报名时间为7月上旬。考生可登录相应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名入口,根据需要填写、提交报名信息(需要在线缴费的,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在线缴费)。
2.现场报名
现场报名日期原则上为7月中旬。考试报名者在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现场报名日期内,根据需要持各种材料到各指定现场报名点,缴纳报名考试费(80元)、照相并确认报名信息。
只参加在线报名没参加现场报名的报名无效。
4、资格审察
考试报名者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上述报名要求,确定自己符合考试报名资格。
考试报名资格审察将在复试阶段在中国传媒大学进行,一般为初试成绩公布后,我校分数线划定后进行,具体时间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发布的有关公告。届时考试报名者须出示以下材料: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现场报名时候打印的,由考生所在单位盖章的资格审察表原件(盖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将在复试报到时审察,对于不符合考试报名条件或提供不真实信息的考试报名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5、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初试为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复试为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
1、初试:
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考生获得的GCT成绩有效期为一年) 。考试时间为2025年十月31日,考试地址以准考证为准。
GCT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数学、语言、逻辑四个部分,其命题范围请见《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
2、复试:
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分数线的考生,即可以参加我校的复试。具体日期待定,考试地址在校内,请考生注意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有关公告,我校不再邮寄书面公告。
持有2025年GCT有效成绩的工奥创士考生,符合我校规定的GCT成绩,想考试报名我校的,可以在11月1020日向我校研究生院申请参加复试,经审核赞同后可参加复试。
复试形式为面试和笔试,电子与通信工程笔试内容为信号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范围笔试内容为数字电路;计算机技术范围笔试内容为计算机技术。
3.选择研究方向
请考生在11月期间登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选择研究方向,以便学校根据研究方向组织复试,网址http://yz.cuc.edu.cn/zzlk/
4.初复试考试成绩查询
请考生登录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zzlk/查看,不另外邮寄书面公告。
6、培养方法及年限
1、培养目的:工奥创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如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学位获得者要学会某一工程范围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常识,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办法和现代化技术方法,具备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2、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课程学习阶段与学位论文工作阶段。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实行科研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申请答辩制。
3、学员在学期间,应修满32学分的课程。其中外国语、政治理论和专业学位课程等必学课程不少于 17
学分。课程教学采取面授为主,自学为辅的办法。兼顾学员进校不离岗的特征,借助半空闲时间上课。
4、修满相应学分的学员,经资格审核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源自学员本单位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实质,具备明确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背景和应用价值。
5、科研与学位论文一般由我校导师与学员所在单位推荐的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职员联合指导。学员在学位论文完成后,向学校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由答辩委员会组织其学位论文的答辩。
6、学制:2.5~5 年,学员以进校不离岗的方法在职攻读工奥创士学位。
(注: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范围学员被录取时,不拥有获得学士学位后3年以上或无学士学位但获得本科学历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这一条件的,需在修完有关课程并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实践两年以上,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集成电路设计工程范围学员的硕士论文答辩不受工作年限限制)。
7、通过课程考试获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员,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审核批准授与工奥创士专业学位。
7、录取与入学
1、我校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自主拟定分数线,自主录取。招收人数依据我校的培养能力,由我校自定。
2、录取的考生于 2025 年春天入学。
3、学员在学习期间的薪资、福利待遇、医疗成本等由所在单位负担。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关系。
8、成本
1、整个工奥创士培养过程收费3.0万元,分两个阶段收取。其中课程学习阶段收费 1.8
万元;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收费 1.2 万元。
2、学员参加面授学习、考试、论文答辩等所需的食宿、交通等成本全部自理。
9、联系方法
1、研究生院 王新健老师
地址: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
100024
电话:010-65779702、65779227
Email:yzhb@cuc.edu.cnyzhb@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咨询:http://yz.cuc.edu.cn/qa/
2、信息工程学院
邱净老师
电话:010-65783263
E-mail:ies1@cuc.edu.cnies1@cuc.edu.cn
3、计算机学院 陈跃芳老师
电话:010-65779210
Email:cyf@cuc.edu.cncyf@cuc.edu.cn
附:研究方向介绍
数字电视技术方向介绍
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年代已经到来。现在,广播电视技术已经开始由模拟向数字方向逐步进步。数字电视技术所涉及的范围有视频演播室技术、数字视频压缩技术、数字特技、HDTV、3DTV技术等。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数字信号及信源编码,如MPEG-4、H.264等信源编码技术研究;分布式视频编码研究;数字电视多格式多码率转换的研究;好看的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HDTV水平评价、测量、监测技术研究;3DTV技术研究;信息传输及信道编码技术研究;IPTV重点技术研究;视频信号加、解扰研究;台内互联网化技术的研究等。
数字广播技术方向介绍
伴随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视频、音频广播技术正以大的节奏由模拟制向数字化过渡。数字卫星广播、数字有线电视、地面数字广播等各具备不一样的特征、相互补充,是以后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方法。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视频广播(DVB)在确保优质和高频谱借助率的基础上,正在向数字多媒体广播(DMB)进步。
数字广播技术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数字电视信道编码技术研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编码调制器研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SFN技术及服务器的研究;基于编织码的FM带内同播数字音频广播研究;移动图像传输系统的研究;数据广播重点技术研究等。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方向介绍
信息化在国民经济中具备尤为重要的策略地位和用途,已成为当今国际角逐的策略制高点,怎么样达成国家信息安全是现在要紧而迫切的热门问题。伴随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打造合适国内国情的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体系,加紧对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方案的研究已成为日趋紧迫的问题。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中、短波线路计算机仿真与干扰剖析;数字声音广播传输线路的系统剖析与仿真;基于数字水印技术的广播电台监测系统研究;基于大量常识挖掘的安全播出支撑平台研究;基于仿生技术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的研究;广播电视设施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等。
广播电视发送技术方向介绍
发送技术是广播电视无线大范围覆盖的有效解决方法。伴随广播电视技术的迅猛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进步,发送方法不断更新,对广播电视发送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促进现有数字与模拟发送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广播电视发送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国内的广播电视事业中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研究方向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中波广播、短波广播、地面电视广播、微波卫星广播的地面发射技术;各种地面发射标准的研究;移动电视重点技术研究;数字广播发射机非线性失真校正的研究;广播电视发送设施的研制与开发等。
有线电视互联网技术方向介绍
近年来,光纤技术的进步和光器件的突破,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据压缩技术的应用,推进了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的进步。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是由电缆、光缆、卫星、微波等组成的交互、高速、多功能、大容量的互联网,它把千家万户都连结起来,把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的信息传输和交互式服务纳入同一信息网中,为国民经济服务。
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策略研究;DVB-C与有条件接收系统的研究;数字有线电视增殖业务的研究;光纤数字干线传输网的研究;面向广电设施的综合测试环境的研究;有线电视双向互联网模式及重点技术研究;IPTV 技术在HFC上的应用研究;电视节目综合测评系统的研究;开放式跨媒体内容业务模式与标准体系研究;边缘流媒体IPQAM网关研究等。
多媒体技术方向介绍
多媒体的意思是将声音、图片、文字、图像、视频信息等,通过逻辑关系融为一体,使之具备统一性及实时的交互性。多媒体技术融合了信息处置、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等多种学科,具备表现力丰富、符合大家的思维和认知习惯的特征,尤其是在信息的表达方面具备巨大的优势,因此成为当今信息技术中的热门。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研究;数字电视节目交换语言研究;新型多声道数字音频播放系统研究;基于内容的视频自动分类系统研究与达成研究;多媒体通信系统研究等。
微波与卫星通信方向介绍
微波与卫星通信方向涉及微波技术、天线技术、电波传播理论、通信技术、模拟和数字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Ku波段雨衰对卫星的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的影响;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重点技术研究;Ka波段卫星通信广播技术的研究;地面数字微波中继线路的剖析与设计;DVB在微波中继系统中的应用;光纤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多媒体应用;大功率微波器件技术研究;微波集成电路研究;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研究;太赫兹技术研究;卫星电磁散射特质研究;光纤传输理论及技术研究;卫星干扰源双星定位技术研究等。
DSP技术与应用方向介绍
本研究方向借助数字信号处置办法和通用DSP芯片,依赖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视频广播、好看的晰度电视和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中的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多工复用和组网技术。本研究方向对国内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数字化进程将起积极有哪些用途。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含广播电视数字信号传输系统中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数字调制的达成和有关测试信号的产生,着重研究数字信号的实时处置技术;基于码互联网的编解码结构研究及固化;面向二维数据的片上多核多媒体处置器硬件结构研究;Turbo码及其编码信道联合设计等。
嵌入式系统方向介绍
本方向面向现代数字通信和数字多媒体广播范围,依托一流的设计平台,培养学生全方位学会包含高性能DSP芯片在内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测试办法;学习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应用办法;使学生既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又有独立解决工程实质问题的能力。大家在嵌入式系统范围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和部级重点项目,获得了一批科研成就,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含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计算、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面向现代数字通信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基于CELL处置器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应用设计、高性能DSP芯片的应用设计与FPGA/CPLD设计等。
软硬件系统联合设计方向介绍
软硬件联合设计(HW-SW Co-design)技术涵盖了单片机、DSP、高性能IC的应用功能评估和SOC技术,其目的是为硬件和软件的协同描述、验证和综合提供一种集成环境。软硬件联合设计强调从系统角度对软硬件的任务进行科学划分,对软硬件完成的功能进行最好均衡,系统和硬件的设计维持高度并行,互为支持。从而降低了设计中的盲目性,使系统软硬件完美结合以达到更高的系统性能。-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中很多引入软硬件联合设计,是将来系统设计与达成技术进步的趋势。
本研究方向依托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中心与教育部211工程建设项目广播电视数字技术实验室,以现在在研的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教育部和广电总局重点科研项目为支撑,以系统集成应用为目的,研究软硬件协同设计步骤、软硬件的划分、并行综合与仿真办法,开发具备自主IP核的专用芯片。
新媒体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含视音频编解码、移动多媒体广播、三网融合、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互联网电视、电子阅读器、互联网出版等新媒体技术与有关的运营支撑软件的研发;对国内现阶段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进步将起积极促进用途。
本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学会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办法和技能,熟知新媒体编解码技术、传输技术、内容制作支撑技术、终端技术;使学生具备研究与开发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内容设计制作的能力。新媒体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与数字艺术制作、数字内容产业进步不断革新、革新和融合的新兴方向,将培养从事新媒体设计、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人才。
互联网工程与媒体信息管理软件方向介绍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传媒产业的数字化、互联网化的研究与开发,尤其是重视于建设开发一体化的、完整的数字化采、编、存、播媒体资产管理平台。主要包含基于内容的大量媒体资产管理、电(视)台业务综合管理应用软件研究与达成、 电(视)台的互联网集成和信息安全技术、电(视)台的增值业务平台等。
培养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入门知识尤其是互联网应用入门知识,学会一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办法,并可以学以致用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培养中,重视学生对一流的、系统的和扎实的系统设计常识的学会;使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根据科学的培养步骤培养学生,看重个性的进步,强化实践教学,看重理论联系实质,加大对科学思维办法和革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将所学常识和学会的技能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实质问题中的能力。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